走過一甲子,挺過颱風與地震,木構造的土庫舊公有市場,被不少居民視為城市毒瘤,但是在文史工作者眼裡,這是文化發展的墊腳石。雖然它已經公告為歷史建物,卻還在拆與不拆的糾葛中,深陷著…「光是木構造裡面,就有十幾攤豬肉攤,現在還能看到鐵鍊和掛勾,掛豬肉的…」從小在雲林縣土庫鎮長大的退休教師黃秋仙,回憶著土庫舊市場(土庫第一公有市場)的過往。現在,攤商已經撤出,只剩空蕩的空間,檜木構造的建築,記憶著土庫的百年歲月與繁華。濁水溪,讓雲林成為稻米之鄉,土庫則因為位在通往「北港」的交通要道上,逐漸形成聚落,清代修築的順天宮,不但是信仰中心,廟口一帶也是整個土庫最熱鬧的地方。日治時期,為了加強衛生與秩序管理,建立了這個公有市場。時光流轉,因為快速公路興建,土庫鎮的交通重要性移轉,繁華不再,舊市場逐漸老舊髒亂。土庫鎮公所向經濟部申請經費興建第三市場,取代第一與第二市場的機能,舊市場則打算整個拆除,作為多功能廣場與停車場,提供遊客有足夠空間。民國101年10月,以4000萬打造的第三市場開張,卻因為距離老街較遠,一年多來,人氣與商機一直拉抬不起來。新市場陷入危機,人去樓空的舊市場,則因為一群珍惜回憶的土庫人,命運大轉彎。這座在日治時期興建的舊市場,雖然在民國42年發生大火而重建,古樸的檜木結構走過一甲子,依然陪伴著土庫人。曾經到過現場的建築師甘銘源認為,建物雖然老舊,卻有保存價值,「木架構有其時代意義,代表40年代的工法,關鍵在於如何淘金,從看似負擔的舊市場,萃取精華。」

http://ptsvod.cnu.edu.tw/ptsvod/contentPage.aspx?cid=1&scid=5&tcid=14&vgid=332&vid=441

    位置
    資料夾名稱
    106年教育部獎勵科技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
    發表人
    蕭博覺
    單位
    影音網 (root)
    標籤
    社區營造
    建立
    2017-07-25 00:00:00
    最近修訂
    2020-07-29 14:01:33
    瀏覽
    457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