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台灣東北角的貢寮,四月份依舊風大浪高。當地的九孔養殖池裡,卻有一群平均將近六十歲的九孔採收夫,不畏惡劣天候,潛入水底挖掘九孔…九孔,是夜行性貝類 ,白天都躲在石塊背光面,只能依賴人工翻面採收。高齡的九孔採收夫,靠著岸上的打氣機,可以長時間待在水裡,再利用綁在手腕的小鐵片 ,熟練地挖起緊附在石塊的九孔,裝滿籃子後 再吊到岸上,進行分裝。在養殖池另一端,婦人們正忙著挑選九孔,進行分級包裝。剛上岸的九孔,一簍接著一簍運送到這裡,她們不嫌忙碌,反而樂在其中,因為台灣九孔業,從2002年開始, 一直在谷底迴盪,她們可是等了十年,才再次見到豐收盛況。九孔因為體型小,不佔空間,而且養殖時間短,資金週轉風險小,1980年代開始在台灣產業化,2001年達到高峰,年產量接近2500公噸,產值突破20億元,當時的台灣,被稱為世界九孔王國,卻沒想到2003年的一場疫病,讓全台的九孔,幾乎全軍覆沒。「第一天死3斤,第二天死30斤,第三天差不多死300斤」,貢寮的九孔養殖戶吳慈峰,描述當時九孔猝死慘況。這場怪病 ,讓九孔幼苗夭折,成貝也英年早逝,全台九孔產量,從2001年的2500公噸,2003年折半到1100公噸,到2010年僅剩171公噸,原本「錢景看好」的九孔養殖,一夕之間跌停為夕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