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從監督農村再生到反對不當徵收,台灣農村陣線吸引許多青年加入,在一波波抗爭後,寫下台灣農運歷史。多年後,農青面對人生選擇,有人出國深造,有人回到社會,也有人選擇回到農村,展開長期的守護農村行動…吳佳玲是農陣青年,曾經是拿筆寫文宣的高手,來到宜蘭深溝的農村,扛起一袋米糠,準備撒入田地,展開新一季的稻米耕作。從街頭抗爭到選擇下鄉,是吳佳玲經過長期思考,覺得就算讀完研究所,下鄉務農也是好選擇。新手種田,惹出不少笑話,曾經讓許多老農覺得,她是來體驗農業,應該不久就會離開。為了不讓人看笑話,吳佳玲苦心學,邀來伙伴謝佳玲,一起學習農事技術。幸好有生態農業前輩賴青松的協助,教導她們一步步學著農業的四季耕作。姚量議也是農陣青年,抗爭時是最佳現場主持人。現在他回到故鄉養雞,面對上萬雞群的啼叫聲,經營家族的養雞事業。十年社運參與,姚量議學習到許多農業學理,他深深覺得唯有返鄉實踐,才能走的踏實。和所有返鄉青年一樣,頂著高學歷回到故鄉,最反對的就是家人,姚量議的父親一直覺得他應該到都市,當位成功的老闆,不過嘴上念歸念,兒子回到身邊,心裡還是很高興。姚量議有些生態養殖的新想法,父親不是很贊成,卻還是默默幫著他進行。下鄉務農,很多功夫都要學,也無法事事要人幫忙,吳佳玲學會駕駛小發財車,開車奔馳田野,已經很有農民的架勢。晚間,村子裡的大廟宴客,村民都到場,吳佳玲和許多新農民相約參加,希望融入社區,加入原有農村網絡。幾年下來,村子裡知道這群下鄉青年,給了他們特別的代號:『有機人員』。

http://ptsvod.cnu.edu.tw/ptsvod/contentPage.aspx?cid=1&scid=5&tcid=14&vgid=374&vid=483

    位置
    資料夾名稱
    106年教育部獎勵科技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
    發表人
    蕭博覺
    單位
    影音網 (root)
    標籤
    農林漁牧
    建立
    2017-07-26 00:00:00
    最近修訂
    2020-07-29 14:01:51
    瀏覽
    394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