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推出「閱讀時光」系列,將文學經典改編成戲劇影片,要用影像讓更多人接近台灣文學,重回閱讀的懷抱。此系列由王小棣導演領軍,集結鄭文堂、王明台、沈可尚、鄭有傑、廖士涵、安哲毅等共七位導演,分別改編了楊逵《送報伕》、季季《行走的樹》、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張惠菁《蛾》、駱以軍《降生十二星座》、柯裕棻《冰箱》、劉大任《晚風細雨》、夏曼‧藍波安《老海人洛馬比克》、廖玉蕙《後來》、王登鈺《大象》等十部經典小說。「閱讀時光」系列影集不但取材多元、故事動人,影像表現手法也很精緻、新穎,自播出後,便引發熱烈迴響。本集公視藝文大道特別邀請到王小棣、鄭文堂、沈可尚三位導演來到現場,分享他們的創作過程及收穫。王小棣導演選拍季季描寫白色恐怖的《行走的樹》,刻畫一個被扭曲的時代與那時代行進中被扭曲的人性,張力十足,令人動容;另一部《大象》,由王登鈺《電影裡的象小姐》的十幾篇小說改編而成,描寫一位寂寞男孩小象的異想世界,以結合真人與動畫的形式呈現,非常特別。鄭文堂導演同時挑戰兩部小說:日據時代作家楊逵《送報伕》,講殖民政權、階級不平等的無奈,還遠赴北海道取景;以及張蕙菁的《蛾》,寫女性對都市生活新舊變遷的感受,散發著魔幻的靈光。兩位作家一位是他求學時期就深受啟發的思想前輩,一位是他心儀的作家及好友,皆因「很有感覺」而接拍,但兩部片子風格迥異,拍攝期有時重疊,鄭導演只得經常改換腦中的「拍攝模式」。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在文化評論家詹宏志看來,幾乎預示了一個新的文明,由沈可尚導演執導。為了掌握小說中描寫的時代氛圍與視覺符碼,沈導演一開始便投入大量研究,從文字織成的密密麻麻的細網中,找尋影像可以發揮的位置,及改編的觀點,再以獨特的敘事表現手法,讓影像與文字擦出美麗的火花。他直言,整個過程像是經歷了一場大夢,卻酣暢淋漓。正如小棣老師說的,「導演的癡魂,讓十部短小但神彩飛揚的作品,組成了台灣生活的甜美、私密、苦澀、深刻…」,別忘了鎖定公視藝文大道,還有更多拍攝幕後的情感與亮點,要與您分享。

http://ptsvod.cnu.edu.tw/ptsvod/contentPage.aspx?cid=1&scid=6&tcid=19&vgid=1&vid=706
    位置
    資料夾名稱
    106年教育部獎勵科技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
    發表人
    蕭博覺
    單位
    影音網 (root)
    標籤
    金鐘獎, 藝術文化
    建立
    2017-08-18 00:00:00
    最近修訂
    2020-07-29 14:09:50
    瀏覽
    67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