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勢晚會上,群眾揮舞手中小旗或螢光棒,熱鬧的音樂透過喇叭,大聲放送,將選情推向最高峰。然而,再多的激情,當選舉結果揭曉後,一切都要回到常軌…1935年,台灣舉辦第一次選舉,開啟了沿街拜票的風氣,演變至今,候選人的宣傳手法更加多元,不管是公車廣告、大型看板、或是隨風飛揚的旗幟、喧鬧的車隊掃街,對台灣人來說,選舉就像一場大拜拜。
今年的九合一選舉,有20位直轄市長、688位直轄市議員、64位縣市長、920位縣市議員、475位鄉鎮市長、3,287位鄉鎮市民代表、14,194位村里長、20位山地原住民區長、94位山地原住民區民代表,共一萬九千多人登記參選,聲勢浩大,盛況空前。為了讓選民認識自己,候選人祭出各種花招,從發送廣告DM到製作各種小禮品,原子筆、便利貼、扇子,早已司空見慣,想要給選民留下深刻印象,送禮得要別出心裁。
其中,候選人最常使用的宣傳工具,還是色彩鮮豔的選舉旗幟和布條,每到選舉,形成獨特景觀。這些競選旗幟和看板,在選前都被視為候選人氣勢的延伸,因此拆除與否都很敏感,一不小心就會爆發衝突,諷刺的是,等到選舉過後,競選旗幟就全成了垃圾,再也無人聞問。
按照選罷法第52條,候選人應於投票七日內,自行清除選舉期間豎立的各類競選廣告物,但是為了盡快恢復整潔乾淨的市容,各地環保單位在投票日當晚就會調動人力,進行拆除作業。過去,新北市八里焚化廠的清潔隊,還曾有收到九十幾萬支競選旗幟的紀錄,旗海飄揚背後,耗費資源也帶來安全隱憂。
http://ptsvod.cnu.edu.tw/ptsvod/contentPage.aspx?cid=1&scid=5&tcid=14&vgid=399&vid=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