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風暴一波接一波,到農夫市集採買產地直送的友善農產,是許多都市人的消費新選擇。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前新開幕的市集,吸引了不少人潮。和其他農民市集不同,這裡聚集的,是一群參與綠色保育標章認證的小農。綠色保育標章,和市面上其他的有機認證,有什麼不同?從市集的名稱,田裡有腳印,可以看出一些線索。2010年,台南官田菱角田發生水雉集體中毒事件,讓保育單位林務局,開始重視農藥對野生動物可能產生的危害,和慈心基金會共同催生了以保育野生動物為核心價值的綠色保育標章,鼓勵農友採用友善農法。每位綠保農友必須選擇至少一種保育對象,在申請書上寫出具體保育措施,才能通過驗證。之後每年慈心還會繼續把關,農友不能施用任何農藥化肥,農產品也必須達到農藥零殘留標準。為的就是希望農民田裡,佈滿野生動物的足跡,彼此和平共存。在市集裡,來自烏來的一群小農,是最新加入綠保認證的生力軍。住在忠治部落的比令,過去也曾學著上山租地的漢人種植桶柑,但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本購買化肥農藥,長出來的桶柑又黑又小,完全賣不出去,只好放棄。這段經驗,也讓他對跟著吳美貌從事友善農法後帶來的改變,感受特別深刻。在阿公開墾的梯田上種菜兩年多,比令種芭蕉的時候,會特別留一串給台灣藍鵲,收成被鳥吃掉,他一點也不會捨不得,因為藍鵲會幫忙他的菜除蟲,在田間欣賞各種不同鳥類,也是比令工作之餘的享受。
http://ptsvod.cnu.edu.tw/ptsvod/contentPage.aspx?cid=1&scid=5&tcid=14&vgid=419&vid=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