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五十年代,兩岸關係緊張,國民政府以分散風險和減少城鄉差距為考量,把中央政府留在台北,台灣省政府疏遷到中部。為了顯示台灣和西方民主社會同步,國民政府派人到歐美國家考察新市鎮,回國後,規劃團隊在台中霧峰一處名叫坑口的地方,試作小面積造鎮計畫,占地大約9.8公頃,這個實驗基地就是光復新村,而省府宿舍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很難想像在四五十年前,這裡就已經擁有現代化設施,還有自來水、雨水、污水分流系統,搭配英國霍華德的花園城市構想,低密度開發,家家戶戶門前屋後都有庭院,路旁種滿樹木、綠意撲天蓋地而來,視覺舒服也帶來好空氣,住過光復新村的吳東明,念念不忘這樣的生活品質。光復新村的成功經驗套用到面積更大的中興新村,這裡有兩百多公頃,預計可容納三萬人,在眾人努力下,大片荒地變身新市鎮。中興新村這場大規模造鎮,也成為台灣建築師的伸展台,盧曰鎮的省府大樓、修澤蘭的新生報、楊卓成的大禮堂、王大閎的宿舍群,都在中興新村留下作品。現在,不少人為看建築慕名而來,在都市規劃者眼中,更令人讚嘆的,是戰後資源匱乏,國人自主規劃、完成的都市設計。從小住在中興新村的陳樂人,熟悉每條巷弄,過去覺得再平凡不過的村子,長大後才發現她的巧妙設計。漫步走在中興新村,車子呼嘯而過,人車分流,巷弄間有幽徑小路,各戶門前囊底路的設計,各種曲折安排,就是要讓人在社區裡可以安心走路。隨著省府員工擴增,光復新村和中興新村都不夠住了,政府陸續在台中市區興建審計、長安新村等小型宿舍,也帶動台中市的都市計畫發展。1975年最後一批省府宿舍黎明新村完工,同樣具備以人為本的設計考量,不同的是開放住戶購買。1998年起,政府展開精省作業,少了省府員工的審計和長安新村,荒廢多年、雜草蔓生,形成治安死角。光復新村居民則是在2005年起就被限期搬離,如今的光復新村已是人去樓空。最後在文史團體搶救下,加上政策轉向,五百坪以上的國有土地停止辦理標售,光復新村躲過被怪手夷為平地的命運。

http://ptsvod.cnu.edu.tw/ptsvod/contentPage.aspx?cid=1&scid=5&tcid=14&vgid=450&vid=559

    位置
    資料夾名稱
    106年教育部獎勵科技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
    發表人
    蕭博覺
    單位
    影音網 (root)
    標籤
    社區營造
    建立
    2017-07-28 00:00:00
    最近修訂
    2020-07-29 14:02:25
    瀏覽
    408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