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童年、青春、回憶的書寫,是許多作家在寫作過程不免會接觸的題目,但是這樣的書寫究竟是緬懷?告別?還是選擇性的回憶與失憶?本集『公視藝文大道』的來賓-作家王盛弘先生,及圖像創作者小莊導演,將分別以文字及圖像,一起來懷念台灣曾有過的那段共同回憶。「大風吹,吹什麼?吹有記憶的人──」王盛弘在2013年出版的『大風吹/台灣童年』是他在2002年為台北文學寫作年金提出的三稜鏡寫作計劃的第三部曲。從2006年『慢慢走』,2008年『關鍵字:台北』,到2013年,王盛弘書寫由世界、都市到從小成長的彰化縣和美鎮「竹圍仔」,出版『大風吹/台灣童年』,這最後一面關於自我的折射,面對童年與成長書寫,王盛弘在書的後記提到:「我一度以為這本書寫不出來了。」拼湊童年的碎片,如何將自己歸零,檢選回憶中的哪些片段做為書寫的題材,這些童年往事也標記著台灣許多人的童年時光,像是家庭代工、參加五燈獎、廟口露天電影、零食。。。等,閱讀王盛弘的『大風吹/台灣童年』,不管是不是活在那個年代,或是否曾經歷那樣童年,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個關於自己成長過程的印記。但是回顧青春童年的書寫,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立場與態度,『公視藝文大道』的另一位來賓小莊導演以圖文小說的方式回憶台灣戒嚴前後的成長記事。小莊,一個知名且多產的廣告片導演,另外一個身份則是漫畫家,他『80年代事件簿』畫出一個從戒嚴到解嚴噪動著的台灣,那個五年級生的青春年代正值台灣社會的劇烈變動,那時還有聯考、髮禁、舞禁。。。從戒嚴到解嚴,對一個生長在當代的青少年來說卻充滿著各種可能性,小「回憶是有點距離感的,黑白線條才有更多想像。」莊導演接受訪問說自己「選擇80年代這個主題來創作,其實是受到吳念真《這些人,那些事》,詹宏志《人生一瞬》、《綠光往事》三本書的影響」看見他們那一輩人做了許多60、70年代的紀錄,自己也想用自己的方式留下紀錄。

http://ptsvod.cnu.edu.tw/ptsvod/contentPage.aspx?cid=1&scid=6&tcid=19&vgid=1&vid=651

    位置
    資料夾名稱
    106年教育部獎勵科技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
    發表人
    蕭博覺
    單位
    影音網 (root)
    標籤
    金鐘獎, 藝術文化
    建立
    2017-08-16 00:00:00
    最近修訂
    2020-07-29 14:09:17
    瀏覽
    293
    更多